澳科大發布2018大灣區城市競爭力報告


發佈日期:2019/06/27
  • 分享至:



產業單一 澳門核心作用待加強


LJPW1q3Tw9zDUXsnR0r6.jpeg

科大昨早舉辦發布會,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競爭力。中為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 (梁啟迪攝)

Fg0WRcpLCci4AKxMAuPn.jpg

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九個珠三角城市及兩個特別行政區,相互間既出現互補作用又發生競爭情況。 (互聯網圖片)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昨(25)日早上舉行「2018中國(澳門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會」,分析大灣區各城市競爭力。報告指出,2018年澳門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為0.155,在全國29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4位,較2017年下跌兩位。澳門可持續競爭力指數為0.627,在全國排名第8位,較2017年上升一位。宜商競爭力指數為0.65,在全國排名第12位。宜居競爭力指數為0.712,在全國排名第7位。

報告指出,七個節點城市中,東莞和佛山的經濟競爭力突出,分列第10位和第12位,而澳門排第14位。研究所所長劉成昆表示,東莞和佛山等地的產業規模肯定比澳門的博彩業小,但從增量競爭力來說會優於澳門,故綜合多項分指標後排名比澳門前。

至於在宜居競爭力方面,澳門排名為第7位,其中在醫療、教育等指標上分數較優,但在房價和收入比等指標上較差。

三種制度互通存障礙

劉成昆續指,與其他都市圈不同,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國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三種貨幣下進行建設的,粵港澳的社會制度不相同,法律制度有差異,分屬於不同關稅區域,市場的互聯互通水平有待提升,生產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動存在障礙。

另外,大灣區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經濟運行仍存在產能過剩、供求結構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他又稱,大灣區持續發展應以創新為驅動力,四大中心城市的知識競爭力和資訊競爭力在全國基本排在前十名,其餘各城市在宜商及宜居的指標排名均靠前,但在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及協同作用都需加強。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雖然眾多,但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劉成昆指,高房價亦抑制了人才集聚與創新。而作為中心城市之一的香港自身的經濟增長缺乏持續穩固支撑,澳門的經濟結構則相對單一、發展資源受限,核心引擎作用發揮有待加強,珠三角九個城市的市場經濟體制亦有待進一步完善。

此外,他表示,大灣區城鎮化水平雖較高,但集中度相對較低,各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依然較大,既有競爭力排名前十的城市,又有排名在百名之外的城市,不同城市的協同性和包容性有待加強,部分地區和領域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互補協同效應有待提升。灣區的公共政策尤其是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區域壁壘尚待打破。




回最頂